杨二嫂的豆腐坊18


在偏僻的山村里,杨二嫂以做 tofu 为生。她用勤劳的双手和秘制的调料,制作出方圆十里闻名的美味豆腐。每到清晨,她都会挑着扁担,走街串巷叫卖。

这天,杨二嫂刚吆喝着来到村口,就碰上了一位匆匆赶路的书生。书生衣着朴素,脸色苍白,显然是赶路劳累。杨二嫂见他饥肠辘辘,便好心将豆腐送给他吃。

书生接过豆腐,感激不尽。他狼吞虎咽地吃下豆腐,感觉浑身暖和起来。书生告诉杨二嫂,他是进京赶考的举子,因路途遥远,盘缠用尽,无法饱腹。杨二嫂听后,既心疼又钦佩,便悄悄将书生带回家中,给他安排了食宿。

夜幕降临,杨二嫂的丈夫老杨头回来后,见家里多了位客人,便热情相待。他们得知书生的遭遇,更加同情。老杨头将自家的咸菜和米饭端上桌,与书生共进晚餐。

书生感激涕零,他说自己定当铭记这份恩情。他向杨二嫂讨了一块豆腐,用它做了一道《豆腐诗》。诗中赞美了杨二嫂的豆腐鲜美,也表达了他对杨氏夫妇的敬佩之情。

天亮后,书生告别杨二嫂和老杨头,继续赶考。临走前,他将《豆腐诗》留给杨二嫂,并承诺一定会衣锦还乡,报答他们的恩情。

杨二嫂将《豆腐诗》装裱起来,挂在豆腐坊里。每当她看到这首诗,就会想起那位感恩的书生。这首诗也成了豆腐坊的招牌,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品尝豆腐,并留下墨宝作为纪念。

多年后,书生果然高中状元,荣归故里。他不忘杨二嫂的恩情,亲临豆腐坊,重谢救命之恩。他将杨二嫂的豆腐坊扩建成了一家大型豆腐作坊,并为她聘请了伙计,让杨二嫂轻轻松松地赚取了财富。

从那以后,杨二嫂的豆腐坊更加兴旺发达。她用感恩之心回报书生,用人品和美味赢得人心。而那首《豆腐诗》也流传了下来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。

2024-09-29


上一篇:【重庆隐侠:谭松】

下一篇:[ktm李维刚]揭秘:摩托车界传奇的诞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