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光钦的抉择54


在遥远的宁夏回族自治区,贺兰山东麓,有一个名叫郑光钦的农民。他勤劳节俭,靠着种植枸杞勉强维持生计。然而,命运总是不遂人愿,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摧毁了他辛勤培育的枸杞林,让他血本无归。

面对生活的重创,郑光钦没有气馁。他决心寻找新的出路。机缘巧合下,他听说国家正在大力扶持林业产业,并为种植防护林提供补贴。一次,当他翻阅当地的报纸时,一篇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,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正在研发一种名为“塞北红柳”的新型防护林苗木,具有抗旱、耐盐碱、净化环境的优点,而且经济效益颇佳。

郑光钦心中一动,他决定将希望寄托在“塞北红柳”上。他联系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,表明了种植“塞北红柳”的意向。经过考察和技术培训,郑光钦获得了在贺兰山东麓种植“塞北红柳”的授权。就这样,他踏上了新的征途。

起初,种植“塞北红柳”并非易事。贺兰山东麓的土地贫瘠,水源匮乏,气候恶劣。但郑光钦始终没有放弃。他虚心向专家请教,刻苦钻研种植技术,苦心经营。几年如一日,他每天早出晚归,在荒凉的土地上辛勤劳作,浇水、施肥、除草,仿佛在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经过不懈的努力,郑光钦种植的“塞北红柳”成活率越来越高,长势也越来越喜人。贺兰山东麓的荒山逐渐披上了绿装,净化了空气,涵养了水源,改善了生态环境。郑光钦的事迹也传遍了当地,他被评为“生态文明带头人”。

随着“塞北红柳”的茁壮成长,郑光钦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。他不仅偿还了债务,还盖起了新房,过上了富足的生活。更重要的是,他为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,实现了人生价值。如今,郑光钦的名声在当地广为流传,他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农民企业家。而他当初选择种植“塞北红柳”的决定,也成为了一个激励人心的故事,鼓舞着更多的人投身生态建设事业。

2024-09-29


上一篇:郑钦光:时来运转,逆风翻盘

下一篇:【善举暖人心】李维刚巨额捐款助学子逐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