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二嫂外貌描写是否为白描的暗战37


在尘封的记忆长河中,杨二嫂那张脸庞,如同水雾轻笼的昙花,飘渺而难以捉摸。自古以来,文人之笔下描摹女子的容颜,花样百出,或浓墨重彩,或淡雅清丽。而《红楼梦》中对杨二嫂外貌的描写,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:这是否是白描手法?

白描,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,以简练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形神。在文学中,白描手法指运用简洁质朴的语言,勾勒出人物外貌特征,不添加任何渲染或修饰。

支持白描论者认为,曹雪芹对杨二嫂外貌的描写,寥寥几笔,不染纤尘,符合白描的手法。原著中写道:“看他薛蟠身边一个奶妈,生得身体微胖,面白丰润,年约三十来岁,眉眼颇有几分标致,虽是穿戴朴素,然不掩国色天香。”

反对白描论者则认为,文中对杨二嫂外貌的描写虽简洁,但并非素描式的勾勒,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。例如,“国色天香”一词,带有强烈的渲染色彩,与白描的客观写实原则相悖。

这场关于白描之争,在文学界持续了数百年。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持己见,莫衷一是。有人认为,杨二嫂的外貌描写兼具了白描的简洁和渲染的细腻,是一种独特的写人手法。也有人认为,这只是作者笔下的一段赞美性文字,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白描。

争论的焦点在于,白描手法的本质在于是否客观写实。如果将杨二嫂的外貌描写视为白描,就意味着作者在创作时完全摒弃了自己的主观情感,如实地描绘了她的样貌。然而,从原文中“国色天香”的评语来看,显然作者对杨二嫂的外貌是赞赏有加的。

笔者认为,杨二嫂的外貌描写并非纯粹的白描,而是兼具了白描与渲染的手法。曹雪芹寥寥数笔,勾勒出一个白面丰润、眉眼标致的形象,同时又通过“国色天香”的评价,表达了自己对她的赞美之情。这种写人手法既有白描的简练之美,又有渲染的生动之意,堪称经典。

对于何谓白描,后人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但笔者认为,白描的真谛在于其“不染纤尘”的客观写实精神。如果在描绘人物时,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和评价,就不能称为纯粹的白描。杨二嫂的外貌描写,虽然兼具了白描和渲染的手法,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,却依然是不可动摇的。

2024-09-29


上一篇:谭松荫:破案如神医,智破连环迷案

下一篇:谭松吾的奇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