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志摩英语:一段尘封的历史28


在动荡的民国时期,中国文坛涌现出众多才华横溢的作家和诗人,其中徐志摩以其浪漫不羁的诗风和海外留学的经历而闻名遐迩。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徐志摩在英语方面也颇有建树,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佳作。

1921年,徐志摩赴英国留学,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学。在英国期间,他不仅刻苦钻研专业知识,而且对英语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他广泛涉猎莎士比亚、济慈、雪莱等英国诗人的作品,并多次参加英语演讲比赛,表现出非凡的语言天赋。

1924年,徐志摩回到中国,担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。他凭借流利的英语和渊博的文学知识,深受学生们的爱戴。徐志摩课堂上的英语演讲引人入胜,内容丰富多彩,既有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精彩解读,又有对济慈诗歌的深入分析,还有对英国社会文化风情的生动描绘。

除了教学外,徐志摩也积极参与英语文学的传播和推广。他翻译了大量英美文学作品,包括济慈的《夜莺颂》、雪莱的《西风颂》和王尔德的《道林格雷的画像》。这些译作不仅开拓了中国读者的文学视野,也为中国现代英语文学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此外,徐志摩还撰写了大量的英语散文和诗歌。他的散文风格优美流畅,充满了诗意和哲思。在他的诗歌创作中,英语诗词与汉语诗句交相辉映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美学。徐志摩的英语诗歌《再见剑桥》广为传唱,成为其留学海外的经典之作。

1931年,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英年早逝,其英语才华也随之尘封。然而,他的作品却流传后世,成为中国现代英语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。他的英语演讲、翻译和创作,不仅展现了其非凡的语言能力,更体现了他对跨文化交流和中西文学融合的深刻理解。

时至今日,范志摩英语仍然是一段鮮为人知的历史。他的英语作品值得我们重新发掘和研究,以更好地了解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多元才华和国际视野。

2024-09-28


上一篇:千里驿程,生死相随——郑居燕的故事

下一篇:真挚情谊,岁月流芳:李维刚和那英的知音之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