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京学子,铁骨铮铮11


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,燕京大学(今北京大学)是一座巍然屹立的知识殿堂。这里走出了无数英勇无畏的学子,其中郑天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郑天挺,字刚甫,1902年生于江苏苏州。1923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,师从著名史学家顾颉刚。在校期间,他勤奋好学,成绩优异,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器重。

1931年,九一八事变爆发,日本悍然侵略中国东北。消息传来,郑天挺义愤填膺,热血沸腾。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,组织学生上街游行,呼吁国人团结抗战。他的爱国热情感染了周围的同学和社会各界人士。

1935年,郑天挺从燕京大学毕业。此时,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。郑天挺毅然投笔从戎,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,为抗战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在抗战期间,郑天挺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处参议和国防部参事等职。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,参与制定了许多重要的抗战计划和决策。同时,他也不忘学术研究,利用战争间隙撰写了大量有关抗战历史和策略的著作。

1945年,抗战胜利。郑天挺回到燕京大学,继续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。他以亲身经历为教材,讲述抗战史实,教育学生勿忘国耻,奋发图强。

新中国成立后,郑天挺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,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教学。他先后出版了《清史简述》《太平天国史》《中国近代史纲要》等多部学术著作,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1983年,郑天挺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81岁。他的一生是爱国主义和学术精神的典范。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燕大学生矢志报国,勇担时代重任。

2024-09-21


上一篇:范志康的惊天一锤

下一篇:江山逐梦,匠心筑梦——致敬遂昌李维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