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范志:借镜明史,启迪今人94


史书如镜,照古观今。明末大臣范景文,字元光,号范志,以抗清殉国,留下一部《屈范志》,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。

范景文生于江南富庶之家,自幼饱读诗书,德才兼备。崇祯帝登基后,他以进士身份入朝为官,历任吏部郎中等职。当时,大明王朝内忧外患,时局动荡,他忧国忧民,上书陈述时弊,提出改革之策。

崇祯十二年(1639),后金铁骑入关,明军节节败退。范景文随同朝廷南迁,在福王弘光政权中担任吏部尚书。面对清军的咄咄逼人,他主张与清议和,以避免生灵涂炭。然而,他的建议遭到了排斥,弘光朝廷轻敌冒进,最终兵败覆亡。

弘光帝被俘后,范景文不愿苟活,投水自尽。后人在他留下的《屈范志》中发现,他曾预料到了明朝覆亡的结局。他在书中写道:“国家之亡,不在于外敌强,而在于内政乱。君昏臣佞,纲纪废弛,民不聊生,则国将不国矣。”

范景文的悲剧,折射出明朝灭亡的深刻教训。他忧国怀民,却不能力挽狂澜,只能以身殉国,令人扼腕叹息。后世史家将他的事迹写入《明史》,并称其“忠贞不屈”。

今日重读范景文的故事,仍有诸多启迪。国家兴衰,系于人心。为政者当以民为本,严以治国,勤政爱民。贪腐舞弊,结党营私,皆是亡国之祸。历史的经验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。

范景文的故事,是一部沉痛的警示录。它告诫我们,国家稳定,社会进步,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,坚守底线,维护正义。只有吸取教训,不忘初心,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
2024-09-25


上一篇:悲苦杨波嫂,柔弱中的坚韧

下一篇:郑多燕,改变人生的舞蹈之旅